2015-12-15 10:30:00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夏芳
力鈞(1855—1925),永泰縣白云鄉人,醫學專家。 力鈞少年時,先后跟隨劉善曾、陳崇備、張熙皋等學習《內經》《三家本草》《傷寒論》。老師們儒、醫皆通,把兩個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傳授給他。力鈞勤學好問,長進很快。 力鈞13歲時患瘧疾,被誤診誤服藥,寒熱更甚。朱姓游醫給他診治,服藥三劑,病情痊愈。力鈞得到朱姓游醫的指點,對容易混淆的疾病,加以比較鑒別,在醫學實踐方面多了認識。 力鈞24歲考中秀才,初以教書為業。34歲參加鄉試中舉人,之后赴京會試不第。其間,他用“麻沸湯”治好了一老年重病患者,與郭永金醫師合著醫書《傷寒論問答》,跟林宇村醫師學《熱病新論》。親戚病重,險些喪生,力鈞用“真武湯”療治,起死回生。種種機緣,使力鈞冷淡了科舉之心,轉向醫學研究。 力鈞在北京琉璃廠買了明版醫書十多種,途經天津、上海回閩時,又買了數種醫書,回家后悉心鉆研,醫術大為長進,登門求醫者甚多。多年的理論實踐相結合,他積累了許多臨床經驗、醫學心得,撰寫了《庚寅醫案》、《內經難經今釋》和《辛卯醫案》。 光緒十七年(1891年),力鈞出國到蘇門答臘等地游覽,視野得以拓展。當地西醫教給他幾種西醫藥方,開啟了他中西醫兼用醫救世人的從醫道路。因為醫術高明,求醫者絡繹不絕。在領事左秉龍的支持下,他在新加坡開設了中西醫藥研究所。 回國后,力鈞應禮部征召,赴京為士大夫們治病,聲譽日隆,不久他以母老辭歸。時值福州鼠疫流行,死者無數。力鈞趕忙調制“大青湯”,治愈了千余人。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力鈞東游日本考察,寫了《日本醫學調查記》,回國后創辦“東方學堂”,兼授儒學和醫學。相繼編輯醫書《歷代醫籍存佚考》和《傷寒論》。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力鈞48歲,被授以商部主事的官職,舉家遷往北京,亦官亦醫,深得皇室貴族信任。他為慈隆切脈開方,藥到病除,慈禧給他很多頒賞。后力鈞因替光緒帝診病,惹得慈禧不滿。力鈞感到政治斗爭的恐怖,為避禍,他假裝吐血托病歸家。 宣統二年(1910年),力鈞隨英公使出國考察,周游德、法、俄、意等國。每到一處,他都參觀醫院、醫校,大量購買西醫圖書,回國后仔細研讀,讓中西醫理論揚長避短,相輔相成。他成為中西方交往的友誼使者,更是文化使者,為中西醫的融會貫通、互相促進作出了貢獻。 辛亥革命爆發后,力鈞避居天津,閉門研究醫學,遠離政治。他讓兩個兒子學醫,訓誡他們:要多進行臨床實踐,中西醫兼求并進。囑咐兒子把中醫書譯成外文,供西方學者研究。 1925年,力鈞卒于北京。他不但是偉大的醫學家,還屢次辦學,著有《閩腔快學》等研究文字的書,在文學和教育領域也有較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