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7 17:22:03 來源:東南快報 責任編輯:夏芳
12月29日,正在建設中的馬尾大橋 東快訊(記者許才芳/文林良劃/圖)作為福州城區體量最大的一座跨江大橋,福州馬尾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正在刷新多個國內橋梁記錄。 昨日,東南快報記者從福州市城建部門獲悉,作為福州新區重點項目的馬尾大橋取得重要進展,大橋最大的一個主墩承臺將于明日完成澆筑。若征遷順利,馬尾大橋主橋預計明年底可建成通車。 據了解,馬尾大橋將分三段建設,分別為北接線工程、跨江主橋以及南接線工程。項目南岸起點為在建環島路,北岸終點與機場二期高速相接。道路全長6.38公里,南岸接線長約1.9公里,北岸接線長約2.8公里,跨江段橋長1.68公里。按城市快速路設計,橋面寬度42.5米,雙向八車道布置。 目前,跨江段橋梁工程北岸已完成46根樁基澆筑,主15#墩承臺首層已澆筑完成;南岸已完成全部棧橋、鉆孔平臺的搭設,并完成64根樁基澆筑。跨江段樁基累計完成110根,占比42%北接線樁基完成225根,占比36.06%;承臺完成50個,占比20.5%。墩身完成17個,占比7.56%。南接線工程由于拆遷交地問題,暫無進展。 春節前,跨江段橋梁工程將完成主墩承臺的第二次澆筑(共2次)。春節期間人手相對較少,工程進展會有所放緩,但不會中斷施工。 主橋兩主跨長242米排全國第一 馬尾大橋采用了與眾不同的設計和施工方式,即:在做上部結構時,要采用空腹連續梁橋體系,這在福州是比較少見的,也是為了避免橋型重復,才這么設計。 馬尾大橋主橋兩跨(即兩橋洞間)長達242米,如此長的跨徑在同類型橋里排全國第一。這和斜拉橋不一樣,斜拉橋跨徑可以做到上千米,懸索橋跨徑可以做到兩千米。但242米的跨徑對于這種橋梁體系來說已具有相當的難度。 據了解,242米主橋跨的鋼結構和混凝土中間有個結合段,最中間90米鋼箱梁是整體橫江、整體吊裝而成,因此也床下了同類型連續梁橋里的第一。 建設橋墩承臺需在鋼圍堰內無水作業 記者在馬尾大橋建設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在水中“跑馬圈地”,只見閩江水流中有個大鐵框,雖然置身于水中,鐵框內卻是滴水未進,鐵框四周布滿粗大的鋼管。 主橋最大的一個40米寬、21.4米長、6米高的承臺就是要在這鐵框內無水作業建設而成。 實際上,這個鐵框就是一個鋼圍堰,鋼圍堰相當于把一個鐵盒子放進水中,周邊有水撐住盒子,而盒子內的鋼管則起支撐作用,內外的力量相對峙,鋼圍堰就可以保持穩固,方便施工。 據了解,鋼圍堰總高度為17.2米,其中,8.2米高露出水面,9米位于水中,水中9米又有2米是沉到泥沙河床里,相當穩固。整個馬尾大橋需要建設兩個這樣超大的承臺,8個稍小的承臺。主橋最大的一個橋梁承臺全部澆筑完成約需5136噸混凝土,穿插6117根鋼筋。 此外,承臺主墩還設有四個大型支座,每個支座重達一萬三千噸,承臺要承受五萬兩千噸的力,因此支座本身科技含量就比較高,在全國范圍來說都罕見,一萬三千噸的支座更是全國首用。 打樁基遇到很多孤石用10噸重的鉆頭糾偏 為避免重復城區內的同類型橋梁模式,馬尾大橋并沒有采用福州常見的帶有高塔的斜拉橋模式,這樣對橋梁樁基要求更高。目前,262根跨江橋樁基已經做了110根,超過40%。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4年9月,馬尾大橋開打第一根樁基。由于地質復雜情況超出施工人員的想象,原本預計只要打40天的樁基,實際上打了兩個月。 一般河道的正常地質分布大概是:上面是淤泥層,下面是砂層,砂層下面是卵石層,卵石層下面就是基巖(即強風化的花崗巖)。不過,馬尾大橋樁基施工時,往往還沒打到最底部,就遇到很多孤石,不穩固。實際施工過程中,不能避開孤石,而必須打穿孤石,但會遭遇石頭硬且歪的情況,就必須要對石頭進行糾偏。 糾偏就是用沖擊鉆打,沖擊鉆一頭吊著10噸重的鉆頭,鉆頭上平下小呈一個圓筒狀,鉆頭在自由落體過程中會打爛里面歪斜的石頭,石頭渣子浮起來后,再扔片石進去墊平,糾偏完成后,樁基才能繼續往下打至基巖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