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4 08:27:04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夏芳
福州發揮“青運效應” 城市建設書華章 傳承“鄉愁記憶”閩都古韻展新顏 林文瑾 新年伊始,福州海峽奧體中心迎來首個超大型群星演唱會,可容納6萬人的主體育場座無虛席。大氣磅礴的場館設計、動感酷炫的燈光,與周圍的青山綠水、住宅樓群遙相輝映,讓市民們贊不絕口。 家住五四北的林女士早早驅車來這里尋訪美景:“順著二環拐到福灣路,以前要開車1個多小時,現在半小時就到了,真的很方便。而且場館新、景色美,以后要常帶孩子來感受運動氣息。” 而在3年前,這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塵土飛揚、垃圾遍地,建筑物低矮破舊,人們生活工作極為不便。首屆全國青運會的成功舉辦,讓這里徹底變了樣。 斥資41億元建成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以此拓展的海峽奧體新片區成為福州版圖上一顆耀眼的“新星”。如今,這個片區已建成多個住宅小區,還配有飛鳳山奧體公園、大型商場和超市等。昔日人們不愿涉足的荒郊正變身為繁華市區。 “我們以舉辦青運會為契機,科學推進城市發展規劃的實施。通過場館建設帶動了新城區發展,使這個片區的城建水平提前5年以上。”福州市規劃局負責人說。 變化的不僅是奧體新片區。在“青運效應”助推下,福州城市更美了,人們生活更便利了,作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魅力正日益凸顯。一個更具實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現代化新福州正闊步而來。 打響“綠城花城水城”品牌 “福州氣質”刷爆朋友圈 從“多規合一”到路網提速,從“福州氣質”到綠道建設,去年福州共完成宜居環境建設項目467個,完成投資330.03億元,占全年計劃投資的117.79%。“為民建城、為民所用”的理念處處凸顯,福州的城市建設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當下,一些地區規劃各自為政、銜接不暢,甚至相互沖突,嚴重影響執行效率。為了避免規劃打架,福州大力推進“多規合一”,讓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等協調統一,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我們正在逐步構建一個由市政府統籌、多部門參與的協調工作機制,保障規劃統一,統籌部門合作、加快審批時效,最終實現‘一張圖’的長效管理。”福州市有關負責人說。在城市規劃的科學統籌下,福州正向暢通城市、生態城市、宜居城市的目標加速邁進。 伴隨青運會的召開,福州的城市建設走上了快車道,二環至三環、三環至高速公路之間建立了便捷交通,金雞山隧道、金山大橋、化工路等也得到了提升改造。上月底,福州地鐵1號線南段試通車,福州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地鐵時代”。 同樣提速的,還有兩岸同胞回家的路。去年底,連江黃岐至馬祖白沙客運航線正式通航。這也是福州第二條榕臺“小三通”客運航線,全程25分鐘的航線,將兩岸的距離越拉越近,連江—馬祖“一日生活圈”正在加快形成。 2015年,“福州藍”頻頻刷爆市民的微信朋友圈,獲得無數點贊。緊抓重點節能減排項目、加快淘汰燃煤鍋爐和黃標車,嚴控施工揚塵……種種鐵腕措施多管齊下,讓“福州氣質”節節攀升。去年福州城區空氣質量持續位居全國74個重點城市前列,10月份躍居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福州也在全國打響“綠城、花城、水城”品牌,先后建成100多公里城市綠道與慢行系統,榕城特色的棧道綠道已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森林覆蓋率達55.6%,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福州榮膺“綠色城市”稱號;8個市區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內河整治工程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守護城市文脈 倡導奉獻精神 40多億元推進歷史名城保護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為福州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及文化遺產。如何守住城市的“根”與“魂”?唯有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 為此,福州市委市政府自覺肩負起歷史責任,在發展經濟、建設城市的同時,把古都“文保線”與“經濟線”緊密結合起來,先后投入40多億元,全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各項工作。 福州先后出臺了《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2—2020)》《福州歷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鎮、名村)保護近期規劃》等,建章立制邁出了堅實步伐;隨著保護修復的有序推進,朱紫坊、上下杭、煙臺山等歷史文化街區煥發新活力,嵩口、閩安、琴江等名村名鎮保護漸入佳境;三坊七巷、“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三坊七巷成為福州首個國家5A級景區;海絲文化、船政文化、曇石山文化等一大批福州特色名片蜚聲海內外,為千年閩都增光添彩。 傳承歷史記憶之際,福州提升城市文明的腳步也從不停歇。“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廣泛覆蓋,反復唱響24字核心價值觀;“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文明市民,機關帶頭”等活動深入開展,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日益濃厚。 在全市上下學習道德楷模,爭做文明市民的熱潮中,涌現出陳桂林、周英、呂榕麟、田云超等一大批模范人物,他們的拼搏奉獻精神,激勵著全市干部群眾鼓足干勁、凝聚力量,為五個文明建設增勢助力。 青運圣火來到福州,將榕城人的志愿精神熊熊點燃。如今,城區263個社區都建立起了社區志愿服務站,登記注冊的志愿者近40萬。他們進社區、走坊巷、下一線,為普通市民和八方來客送上貼心服務,不僅讓人感受社會真情,也展現了榕城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此外,福州還推陳出新,把傳統節俗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讓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煥發生機活力。民俗專家方炳桂說:“比如福州將傳統‘拗九節’升華為‘孝順節’,在全社會廣泛開展孝老愛親活動,讓孝老愛老的社會風尚深入人心,也打造了福州的特色品牌文化。” 放眼當下榕城,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市民素質日益提升。然而,福州創新城市發展的腳步并未停歇。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楊岳強調,要堅持規劃先行、傳承歷史文脈、著力補齊短板、強化服務理念、提升宜居品質,加快建設濱江濱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收官“十二五”,開局“十三五”。700多萬榕城兒女正凝心聚力、團結拼搏,以更昂揚的斗志、更飽滿的激情,展現“有福之州”的靚麗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