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雙杭街區具有濃厚的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特色
福州新聞網11月19日訊(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綦芬/文記者 楊勇/攝)記者昨天從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上下杭項目部獲悉,截至目前,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項目已動工30多處文保、歷史風貌建筑,上杭路東段至隆平路北段沿街立面整治、道路景觀改造也已粗具規模。
據介紹,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為北至延平路、學軍路,南至中平路、中平花園1號樓南側、后洋里、合春弄,西至白馬南路、隆平路,東至高頂路、三通路,面積為31.73公頃。
街區內現有各級文保單位14處:其中省級文保單位7處,包括張真君祖殿、福州商務總會舊址、采峰別墅、咸康參號、黃恒盛布行、羅氏綢布莊舊址、生順茶棧舊址;市級文保單位5處,包括星安橋、三通橋、黃培松故居、高氏文昌閣、陳文龍尚書廟;區級文保單位2處,包括福州志社舊址、曾氏祠堂。區內未定級文物點80余處,包括龍嶺頂關帝廟、法師亭、永德會館、觀音庵等。
根據保護規劃,整個街區將劃分為5個功能分區,目前具體功能分區方案還在優化設計。整個街區將逐步打造成為以商業、居住、旅游、文化等復合功能為主,形成具有濃厚的福州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特色和典型的福州閩商文化特色的傳統街區。

建寧會館一期完工
建寧會館(也叫建郡會館)位于上杭路128號,建于清嘉慶年間,是為在榕的建寧商人提供的住所和休閑娛樂的場所。這一帶征遷時,戲臺和看樓被拆,改造成兩排居民樓,正殿被改建為上杭社區居委會,彩氣山上的后花園被改作居民區。今年1月,建寧會館動工修復,保護修復項目選址面積2747平方米,分兩期修復。
記者昨天看到,建寧會館已由居民區恢復為會館。門內立起戲臺,戲臺前是天井,兩側居民樓已拆除,重建了看樓。正殿也已恢復,清代藻井被保存了下來,網狀的如意斗拱,層層出挑,環環相扣,相當精美。“一期修復工程已完工。因動遷問題,正殿后面彩氣山上的后花園將放在二期修復,方案正在設計。”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上下杭項目部人員介紹說。
部分片區已現雛形
上杭路東段至隆平路北段正在進行沿街立面整治、道路景觀改造。自去年9月進場施工以來,目前上杭路東段已整治立面長度約500米,道路正在鋪石板路面、埋地下管網;隆平路北段已完成立面整治約220米長,道路已完成管線下地,準備鋪路。整個立面整治、道路景觀改造工程修復進度已完成90%,清末民國初,隆平路沿街商號林立、上杭路商賈巨富聚居地的雛形已經呈現,整個立面整治、道路景觀改造工程預計12月份完工。
另有30多處動工
據上下杭項目部工作人員介紹,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項目建設從2014年正式啟動,重點圍繞文保及歷史建筑的保護修復、三捷河兩岸保護整治工程及上杭路東段、隆平路北段的外立面整治等工作開展。
截至目前,共有30多處文保、歷史風貌建筑項目已動工,其中福州商務總會舊址的保護修復工作已完工并通過市文物局驗收,正在報省文物局驗收。采峰別墅及建寧會館兩處文保單位、文物點今年1月進場修復,建寧會館正在報區文管會驗收;采峰別墅力爭春節前完成保護修復工作。陳文龍尚書廟保護修復項目于去年11月開工,現已完成預驗收,正在整改。黃培松故居正在進行木構修復工作。生順茶棧和羅氏綢布莊正在圖紙設計。另有三通橋下巷36號等12處未定級文保單位及13處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修復工作正加緊推進。
“下一階段,街區修復建設以上杭路、下杭路、隆平路、三捷河沿岸先行為原則,采取以線帶面為主逐步向整個街區拓展實施的修復進程。”上下杭項目部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上下杭保護修復項目計劃繼續推進上杭路立面改造項目及隆平路保護修復工程,目前上杭路東段至隆平路北段已粗具規模。明年國慶節,計劃完成下杭路街景、白馬南路及上杭路西段立面景觀整治工程,基本完成三捷河兩岸修復工程,使三捷河形成一個可提供游客休閑、旅游、購物的重要節點。2017年,計劃完成上杭路以南片區保護修復建設工程。2018年底,計劃完成上杭路以北片區(含龍嶺頂)保護修復建設工程,從而全面完成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建設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