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8 16:26:39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進
作品名稱:《記憶中的三坊七巷》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溫苡妡(女) 所在國:馬來西亞 年齡:14歲 作品由吉華獨立中學選送 《記憶中的三坊七巷》 在古城福州的城市中心,坐落著一片占地約40公頃的歷史文化街區。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組成,因而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隨著歷史的沉淀,這里已經成為承載福州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素材,成為很多人向往的旅游勝地。很幸運的是,在2016年的暑假,我和家人游覽了三坊七巷。 俗話說,盛名之下,必有天機。三坊七巷同樣如此,乍一見面,我就被深藏在這里的歷史文化氣息深深折服。獨具特色的建筑,頗負盛名的中國歷史名人,年代久遠卻愈久彌香的奇聞軼事,一切都告訴我這里是非同尋常的地方,需要我好好欣賞,用心感受。 站在三坊七巷的介紹牌前,我仔細閱讀著關于三坊七巷的知識,才知道三坊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七巷分別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此外還有一條南后街。近代以來,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紓等人都曾經生活在這里,讓這里具有厚重的歷史內涵,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和家人逐一游覽。盛夏的天氣是炎熱的,但是由于這里植物眾多,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為游覽的人送來陰涼。一路上,鳥鳴聲飄過耳畔,似乎還聽見遠處傳來的鐘聲,頓時消除了歷史的距離,我仿佛近距離與這里的一切親近,沉浸在一個個非同凡響的歷史畫面中。 眼前,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錦坊,坊中有清代嘉慶年間進士鄭鵬程的故居,保留著現今福州唯一的一座水榭戲臺。青磚碧瓦勾勒出一幅唯美的畫卷,傍水的戲臺上,有人在咿咿呀呀地練唱,也有人在長袖善舞,不知道演出著什么樣的戲曲,我只知道,幾千年來,這里的戲臺從來就沒有空缺過,無論是演戲的人,還是聽戲的人,想必早已經悟透了“戲如人生”的真諦。 走近文儒坊,一種強烈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這里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近代著名詩人陳衍的故居即在坊內。經過歷史大浪淘沙,那些具有文韜武略的先賢們已經逝去,但是他們留下的文化精髓,卻隨著歲月的磨礪更加熠熠生輝。坊中道路的邊上,依稀還有他們親手種植的樹木,如今已經巍峨參天;守護在樹下的小象,從來沒有因為風雨的侵襲而變了模樣。真是物是人非,令人頓生歷史的滄桑之感。 這么多的坊,這么多的巷,哪能一時半會就看得完呢?于是,我們坐在兩邊的石基上休息,忽然陣陣香味傳來。于是,聽當地人介紹,我們又知道了很多這里獨有的小吃和美食。紅糟醉香雞、太平燕、一品蟹抱蛋、佛跳墻……你看,你聽,光是這些名字就讓人食欲大動了。于是,排著長長的隊伍,聞著美美的香味,在期待中拿到自己心儀的美食,輕輕嘗一口,細細品味,那種舒爽令人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只想常住在這里,與三坊七巷融化成永恒的記憶。 一步一景,處處風情,忘卻了夏日的炎熱,在三坊七巷的畫卷里,與歷史進行了一次沒有違和感的對話,我想,這次的游覽經歷,必將是我人生中永遠珍藏的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