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日記——傳承》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劉春含 年齡:18歲(女)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指導老師:黃香蘭 選送單位:馬來西亞詩巫公教中學 《日記 —— 傳承》 農歷庚子年三月十二 星期六 陰雨 清晨五點的鬧鐘在我耳邊歌唱,我迷糊地翻個身,伸手往床頭柜在空中亂抓一番,摸到了鬧鐘,關上它。隨即,房間外稀稀落落地,斷斷續續地聲音傳進我的耳膜里,有腳步聲,雞鳴聲,微微的風聲等等。翻身下床,亮起了梳妝臺邊的吊燈,拿起我最喜愛的角梳梳頭,迅速完成一系列的洗漱過程,換上淺灰色的衣裳后,推門出了房間。 清晨的天微微亮,看看了樓下,大廳卻燈火通明。我穿過長廊,下樓去,天井下的植物都穿上了水露,地上也鋪上了一小潭一小潭的水。看來昨夜下雨了。進到大廳,“爺爺早”“爸爸早”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地準備著。一一請安后,我一路走進廚房,雙腳剛踏進廚房就聽見 “小含來啦!”,這是奶奶的聲音。看見奶奶伯母們還有媽媽也一起進到廚房,大家都穿著樸素,多為黑灰色系的衣服,奶奶則一身白衣。“奶奶!”我笑了笑,“等等啊!”,說完轉身跑出廚房到后花園去,不一會兒回到廚房時,手上多了一朵小小的白色的菊花。“奶奶,看!”奶奶瞇眼笑了笑,“就你這小妹,花樣最多!”,我把小白菊花別在奶奶的頭上。 接著,大家分工合作開始了準備工作。有的把昨晚趕制出的波波粿放進蒸籠里,也有在準備鼎邊糊食材的,也有在裹花束的,也有在準備蔬果的。我和堂姐拿出了十來個白色的盤子,并在各盤子上按奇數(這是奶奶千叮嚀萬囑咐的)擺上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如青蘋果,青葡萄(顏色需多以青色為主),還有燒雞燒鴨這些食物。之后,把所有的再拿到祠堂的大桌子上擺放好,順帶著也把蠟燭、花束等擺放好。卻見,爸爸與伯父叔叔們在祠堂外按八角形擺放冥紙。(爺爺說過這種的擺放方式能更容易讓冥紙燃盡,也不會讓灰煙紛飛) 忽然,大廳的古董鐘敲響了,天漸漸亮了,已經上午六時了,大伙加快了手上的事務。一切準備就緒后,全家上下,無論大小老幼,紛紛進入了祠堂,祠堂里一片灰壓壓的。大家按著輩分安靜地排列整齊。好玩的小表弟這時安靜不住了,鬧著要到外頭玩耍,被叔叔責備了一番,才安分下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祠堂是莊嚴的地方,千萬不可在里邊胡鬧。 小風波后,由爺爺帶領大家祭拜祖先,給祖先上香。之后,再由爺爺帶頭燒了排放好的幾堆冥紙。(爸爸曾總告誡我們,祭祖就一定要燒冥紙,這是傳統)今年與往年較為不一樣,今年只能在祠堂外燒冥紙,沒能在墓地燒冥紙。今年由于受到了新冠肺炎管制令的影響,大家都無法外出,無法到墓地去掃墓(清理墓地,祭拜)哪怕行動收到限制,但是傳統還是要保留,還是要在家里祭祖的。今天是清明節。 當所有的冥紙都被化成灰燼后,忽然之間,滴滴答答地,天落下了毛毛細雨。真的是有詩言道,“清明時節雨紛紛”。祭祖結束后,大家都回到了大廳。 “媽媽,我肚子餓了!”小二表弟忽地嘟著小嘴以一口華語說。叔母立即嚴聲勸說道:“在家不可以說華語,講福州話!”。小二表弟只好委屈巴巴地以福州話再重復一次他想說的。小二表弟因為剛上幼兒園,在幼兒園里總是說華語,養成了習慣,以至于總是不想說方言。在這個屋檐下,有著這么一條家規,那就是,所有人都得要說方言(福州話)。(前邊所有的對話都是以方言來表達的,除了小二表弟說的那一句) 這么一個家規,對于我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不可思議的。在現今這個時代里,又有多少的青年人還能說著一口流利異常的方言,也許會,但是會說方言的人數越來越少了。因此,我不認為這家規不可思議,我倒覺得慶幸有這么一條家規。讓我為方言的傳承貢獻一份薄力。其實,方言也是一種很美的語言,它承載了幾千年歷史。它就像藝術品一樣,它是有聲的藝術品,它有著它獨特的美,歷經歲月的洗禮,它的美是深沉的,需要每個人去探索,去體會,去傳承。 雨依舊庸懶地下著,幾個堂哥都把兩個大桌子搬到了大廳,堂姐們也準備開始上菜了,是時候吃早午餐了。因為無法出門掃墓,所以原先的午餐就變成早午餐了。幾個小堂弟與堂妹已經迫不及待地想開動了。最終,爺爺奶奶動筷了,大家也接著動筷享用早午餐了。傳統佳肴融合著南洋的氣息在嘴里融化開來,無比的滿足讓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每個與家人團聚的當下。 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與此同時也是合家團聚的日子,這是傳統的節日,我們不可以把它丟棄,傳統的習俗不能被磨滅,悅耳的方言鄉音不可被遺忘,美味的傳統佳肴不可被丟失在遠方。哪怕在這個地方,這個被稱之為 “小福州” 的地方,因為有著南洋的氣息,而與 “大福州” 有些差異。但是,在這個地方的人們依舊以一己之力在傳承著這些節日、文化、風俗、方言、美食等。 清明這個節日,在無聲中提醒我們,不能忘本,要飲水思源。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來緬懷我們的祖先,因為有他們,才有了今天的我們。我們要牢牢地記住我們的方言,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傳承我們的文化。也許因南洋的氣息而有些差異,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讓它在這片土地上傳承下來。我的祖先來自福建省閩清縣四都南瓏鄉,總有一天,我會回到那個地方,回到那個根去緬懷我的祖先。 雨停了,爺爺一年一度的故事大會也將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