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我心中的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許恩賜 年齡:18歲 國籍: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詩巫公教中學 指導老師:尹冬梅 我心中的福州 福州,是中國福建省的省會,當地以福州話為母語。福州這個地方我從未身臨其境,只能從網絡上查找其資料,但我對“福州”這兩個字卻并不陌生。我出生并成長在馬來西亞砂拉越,有“小福州”或“新福州”之稱的——詩巫。詩巫位于砂拉越的中心位置,是砂拉越第三大的城市,主要由華人、馬來人、伊班人和馬蘭諾人組成。詩巫的華人的組成十分特別,大部分是福州閩清人,以及一小部分的興化人、海南人、廣東人等。 記得我小的時候,父母曾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詩巫之所以有這樣多的福州人,是因為祖輩在黃乃裳的帶領下飄洋過海來到東南亞打工,在詩巫“情人橋”登陸,開啟了福州人在詩巫的輝煌人生。當時年齡尚小的我無法理解福州人在詩巫的輝煌人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明白了。在詩巫這個地方充滿了福州的氣息,雖不在福州,卻神似福州。走到街上的咖啡店,看著一桌桌的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說的都是福州話,甚是親切。在詩巫生活久了,許多其他種族的人也在耳濡目染之下學習到了福州話。在詩巫一些其他種族經營的小店里,我們都可用福州話與其進行交流,這就是福州話在詩巫這個地方的影響力。身為福州人,我的父母也時刻教育我說福州話的重要性。記得小時候,在學校里大多數都是用普通話進行交流,所以回到家后習慣的和父母說普通話。每當我用普通話和他們說話時,他們都會不理我,直到我意識過來用福州話與他們交流他們才給予我回答。我從小就被灌輸了福州話就是我的母語的想法,所以無論到了世界的哪個角落都不能把自己的母語忘記。 說到福州,就能想到美食。在詩巫也能體驗到許多福州的傳統美食以及一些在詩巫的福州特色美食。福州魚丸、福州炒面、紅糟肉、光餅、蟛蜞醬等都是福州的傳統美食。屬于在詩巫的福州人的傳統美食則有干盤面、糟菜粉干、紅酒雞湯面線,面線糕等。干盤面是本地福州人的傳統面食,是用手工制作的面條煮熟后與豬油,味精拌在一起,擺上叉燒肉,最后再撒上蔥花和炸蔥。這道詩巫的特色福州美食雖說制作十分簡單,但在馬來西亞是相當有名的,基本上所有來到詩巫旅游的游客必定會品嘗一碗干盤面。在詩巫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來到詩巫,沒有吃干盤面,就等同于沒有來過。”福州魚丸也是一樣相當與眾不同的福州美食。福州魚丸與其他普通魚丸不同,它中間是帶餡料的,而且包的是豬肉餡。這種魚豬搭配在其他美食中是鮮少出現的,這也使這道美食變得更加的吸人眼球。到如今,在詩巫這片土地上,每個人每日的早餐,都或多或少有福州的元素在其中,福州的文化已經在這片土地上扎下了非常深的根,也在更新換代的詩巫長成了一棵大樹。 詩巫的閩都文化在我的印象中是十分有趣的,尤其是有關福州話的演講。詩巫的福州公會每一年都會舉辦福州話演講比賽,吸引了許多詩巫的市民前去觀看。這項比賽不僅向觀眾宣傳福州話和閩都文化,也培養了更多的新青年來學習閩都文化。這使得福州的文化在詩巫更加的被廣傳。詩巫福州公會對詩巫閩都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年的詩巫文化節,福州公會就會設立攤位售賣福州傳統美食如干盤面、紅酒雞湯面線、面線糕、禮餅等。這讓每一年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都更加的了解及認識閩都文化,也更向往去到中國的福州市。 我印象中的福州人也十分和藹可親,在生意上較為隨意,時常會給予折扣。這也間接展示出了福州人在經營生意方面都是天賦型的“選手”,這也成為了福州人在詩巫生活如此之久且成為詩巫最大種族的關鍵之一。福州人做生意從不缺斤少兩,店租也準時交,對待客戶都十分友善,只賺該賺的錢。記得小時候家里經營的是賣碗的店鋪,奶奶的店里進的貨全都是德國或中國正品,價錢也十分公道。福州人在詩巫的生意都干的風生水起的,沒有福州人的經營頭腦,就沒有今天逐漸繁榮的詩巫。 這就是我印象中的福州。我雖沒有去過福州,但詩巫就是我的福州,它的一切都讓我感受到了福州就在我身邊。我是福州人,這是我一生的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