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外婆的干盤面》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池賢溢 年齡:17歲 國籍: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詩巫公教中學 指導老師:黃香蘭 外婆的干盤面 “媽媽,我不想吃干盤面了。一直吃一直吃......都吃膩了!”隔壁桌的小男孩說到。 我轉過頭對他微微笑,說:“我吃干盤面吃了17年了,還是不會膩呢?!毙∧泻㈦y以置信地盯著我看。 “我曾經也一度不喜歡干盤面,是我的外婆教會了我對干盤面的熱愛......” 外婆家就在我家兩條街以外。走路就可以到的距離,讓我媽媽天天都可以回娘家。于是乎小時候一放學,我就天天去找外公外婆玩,玩到傍晚,晚餐就在那兒解決。我非常挑食,只要是綠色的都無法通過安檢,過不了我的“牙關”。所以,我就常常吵著外婆說要吃面。久了之后,外婆只要煮了我不喜歡吃的菜肴,便會幫我追加一道經典的干盤面。 也不是我要吹牛皮,外婆的干盤面比起大部分的面攤,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不僅是把比臉還大的碗裝得滿滿的,所用的醬油、鹽,乃至面條,都是取上佳的食材,加上大部分面攤不舍得用的豬油,配合外婆庖丁般的廚藝,一碗最簡單的面,便把我給俘虜了。如果說每一個食材都是一種樂器,那外婆就是指揮家,譜出一首慷慨激昂的樂章。面條彈牙有嚼勁,豬油濃郁有香味,醬油醇厚有醬香。我想古代皇帝吃的滿漢全席也不過如此吧! 可是在世上,有些事情是永遠不變的,如終究會西下的太陽、終究會逝去的生命及終究會遞減的快樂。干盤面吃久了,讓我對它的味道越來越反感。縱使材料不變、做法不變、味道不變,但干盤面給我的感動就是沒那么完整了。但那是外婆的一番心意?。∪绻揖芙^了她預備的干盤面,她會怎么想?會不會覺得我嫌棄她的手藝?還是認為我不再珍惜她的付出呢?所以為了不讓外婆難過,一個想法從我腦海的最深處浮了上來。我要偷偷地把面倒掉。 外婆預備好晚餐總是大汗淋漓,所以我趁著她洗澡之時,把吃到一半的面給倒在垃圾桶,反常地自動把碗給刷干凈后,便溜到客廳看電視。電視節目播放的卡通人物活蹦亂跳地,我卻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快樂的結局眾人笑容滿面,我的內心卻無比煎熬。所幸,外婆發現了。為什么是幸運的?因為外婆發現后對我的教誨影響深遠。 外婆只是把我叫進廚房,臉上的皺紋好像又多了幾條。我看著她好一會兒,她才開口說起了她的故事。 外婆家里有好些個兄弟姐妹,可她的爸爸卻早早便去世了。獨自撫養眾人長大的是外曾祖母。外曾祖母她沒什么賺錢養家的能力,有的只有福州人下南洋帶的三把刀之一——菜刀。外婆的廚藝是跟著自己的媽媽練就來的。小時候一家子沒什么錢,但外曾祖母總是有辦法讓孩子們吃上飽飯。最常端上飯桌的就是既容易預備,又容易飽腹的干盤面了。外曾祖母總是煮了一大碗,讓每個孩子拿自己要吃的分量,最后剩下的才是她的份??珊⒆觽円婚_始哪兒會想那么多,為了不要餓肚子,都拿了很大的分量,還時常因為吃不完又怕被罵而偷偷倒掉,可最后留給外曾祖母的連渣都不剩。 其中唯獨外婆的小妹,懂得心疼媽媽,把自己碗里的面分給媽媽一半。外婆回憶道:“最早一批下南洋的福州先輩日子苦,每一口食物都不可以浪費。有余的,分給他人飽腹,補充體力,大家眾志成城合力建設詩巫這個新福州,才有了今天這副景象。當時的一大家子,只有小妹懂得遵循福州人的美德。既不浪費食物,還懂得體貼媽媽的辛苦,與媽媽分享食物。說來我可真是慚愧呢!” 我低著頭,任由愧疚的淚水流下。福州人一向都是與美食作伴的。不僅是因為福州人善于烹飪,更是因為福州人尊重每一道菜色,給予每一道菜肴應有的禮遇。對于福州人來說,座上賓一直都不是遠方來的客人,而是為了客人而端出來的每一道菜。不論簡單還是繁雜;不論輕松還是費時;不論普通還是豐盛,每一碗佳肴,都是屬于福州人的文化。 外婆拭去我臉上的淚水,并把我攬入懷中。我告訴外婆,明天還要吃她煮的干盤面,每一天都要。 小男孩怔怔地望著我,問道:“你真的每天都吃干盤面嗎?” 我回答道:“對啊。不如你現在也跟我一起點干盤面吧!” 小男孩笑著點點頭,也跟我一起點了一碗不加蔥的干盤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