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光餅,閩都文化的傳承》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張掹喆 年齡:14歲 國籍: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詩巫公教中學 指導老師:姚心源 光餅,閩都文化的傳承 文化的火種永不殆盡,因為火炬將傳承至千秋萬代。 位于婆羅洲島,馬來西亞砂勞越州中部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市鎮,詩巫。在這個八千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四十萬的一個小地方,卻有與中國福建省的福州有著相同的文化習俗,并將閩都文化保留到了今天。原因很簡單,這里居住著大量福州華裔。早在二十世紀初期,由黃乃裳帶領的一千余位福州人從腐敗不堪的滿清帝國下南洋到詩巫開墾,后來也來了一大批福州人前往詩巫開墾,并成功把一個小村莊發展成一個市鎮。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詩巫市。詩巫也有新福州的美譽。 光餅,一種福州特色美食。根據史料《福州府志記》記載,明朝嘉靖年間,民族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結果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烤制一種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來掛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大大方便了作戰殲敵。后來,這種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已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的供品。后人為了紀念戚繼光,便把這種小餅稱之為光餅。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光餅的口味不再單調乏味,變得多樣化起來。 早晨七點,是大部分詩巫人到茶餐室吃早餐的時間。而一個道地的詩巫福州人除了吃干盤面,光餅也是必吃的早點之一。光餅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把光餅從中間切開,再把肉餡和蔥放進光餅里,肉香十足的肉餡畫龍點睛般地提升了光餅的美味,吃過的人都對它獨特的口感與風味贊不絕口,甚至有來自外地的食客千里迢迢地來到詩巫,只為品嘗一些老字號制作的光餅。而光餅的做法也不止一種,最為特別的做法就是濕光餅。所謂濕光餅,就是把醬汁淋在光餅上。這種做法能讓光餅變得軟爛但不失酥脆感,這種獨樹一幟的做法是詩巫福州人對傳統美食的創意。不少詩巫閩南人、海南人、廣東人也對光餅愛不釋手。 美食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結晶。每個詩巫人對家鄉的回憶都有光餅的存在。從垂髫小兒到花甲之年都能記得光餅的味道。光餅也見證了詩巫福州人對閩都文化的傳承。光餅既是詩巫福州人從福州流傳下來的美食,也是詩巫福州人發自內心的一種文化自信。在馬來西亞這個文化大熔爐里,詩巫福州人并沒有讓陽光的流逝帶走閩都文化,反而讓閩都文化發揚光大。這是先輩的堅持,也是后輩對文化的傳承。 壬寅年已過半,詩巫福州人的故事還在續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