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福州的美食》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盧文樂 年齡:12歲 國籍: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尚文公學 指導老師:李可新 福州的美食 我生在馬來西亞,但是卻很想吃一吃福州的美食“佛跳墻”。福州菜到底是社么味道呢,是甜的,酸的還是辣的呢?今天我的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福州度假2天1夜。 一來到福州,我就嚷嚷著要去福州的餐館吃佛跳墻,爸爸也無奈的帶我去吃了佛跳墻。在這里給各位科普一下,佛跳墻又名福壽全, 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屬閩菜系。 相傳,該菜品是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州聚春園菜館老板鄭春發研制出來的,又據費孝通先生記,發明此菜者乃一幫要飯的乞丐。 佛跳墻通常選用鮑魚、海參、魚唇、牦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匯聚到一起,加入高湯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 佛跳墻還有第二個說法,是在清朝道光年間,福州官錢局的官員 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席間有道叫做“福壽全”的菜、是用雞、鴨、羊肘、豬蹄、排骨、鴿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周蓮吃后很滿意。回家后即命廚師鄭春發依法仿制在原菜基礎上,減少了肉類用量,又 加入了多種海鮮,使成菜內容更加豐富,鮮美可口。后來,鄭離開 布政使衙門,到福州東街上開了一家“三友齋”菜館(今福州“聚 春園“菜館的前身),在一次文人聚會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們 品后紛紛叫好,有人即席賦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 墻來。”從此,這道菜就叫做“佛跳墻”。接下來是我最期待的吃佛跳墻的環節。當服務員把佛跳墻放到桌子上時我口水直流,食指 大動。服務員走后我立刻拿起湯匙吧佛跳墻放入嘴中吃起來。一進 到口中軟嫩柔潤,濃郁葷香,又葷而不膩;各料互為滲透,味中有 味。 佛跳墻在煨制過程中幾乎沒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開壇之時,只需略略掀開荷葉,便有酒香撲鼻,直入心脾。 盛出來湯濃色褐,卻厚而不膩。就連不這么愛吃美食的媽媽都贊不絕口。 雖然明天我們就要回去了,但是每當提到福州的美食時我就會第一個想起佛跳墻。時不時我還會拜托媽媽煮一煮佛跳墻這個美食呢。雖然媽媽煮的佛跳墻沒有在福州餐館吃的好吃,但是媽媽每一次煮的佛跳墻都會越來越好吃,讓我贊不絕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