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我喜歡上福州 “榕城三絕”之軟木畫》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毛念萱 年齡:11歲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砂拉越詩巫中華小學 指導老師:陳惠晶 我喜歡上福州“榕城三絕”之軟木畫 上個月,爸爸去中國福州游玩。當他從福州回家時,帶回來了一個精美的軟木畫擺件給我,我非常喜歡這個軟木畫擺件,于是我上網查找關于軟木畫的資料。 原來軟木畫是福建省福州市的民間傳統美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軟木畫,又稱軟木雕和木畫,同時它也被人們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它是一種“雕”、“畫”結合的手工藝品。 它的色調純樸,刻工精細,形象逼真。它善于再現中國古代亭臺樓閣和園林景色,使人觀后如身臨其境。它運用了浮雕、圓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細鏤成花草樹木亭臺樓閣、棧橋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鶴、孔雀、糜鹿等鳥獸,根據畫面設計,粘在襯紙上,配制成立體、半立體的木畫,裝在玻璃框里,成就了獨具一格的藝術品。 福州軟木畫產生于1914年,由福州民間藝人吳啟棋首創。巧匠們利用軟木質地輕軟、紋理細密、色調柔和的特性,運用傳統的民間雕刻技藝,以刀代筆,將軟木精心雕鏤成中國畫式的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等零部件,再根據創作需要,將這些零部件有機組合成一幅完整的景觀,將中國民間精湛的雕刻技藝與中國繪畫優美而深遠的意境巧妙結合,軟木畫由此得名。 軟木畫在創作中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曾數次蟬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最高獎金杯獎,一些優秀作品多次被選中裝飾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和臺灣廳,還有一些作品被作為外交國禮走向世界各地。軟木畫不僅在文化方面體現出了自己的價值,還在經濟方面做出了貢獻。改革開放初期,軟木畫暢銷五大洲的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出口產值高達 5000 萬元以上,是上世紀 80 年代福建省外貿出口創匯率最高的產品之一。 在了解了軟木畫之后,我越來越喜歡它了。我決定要好好珍惜,珍藏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