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我在詩巫憶福州》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謝宜潓 年齡:18歲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世界福州十邑同鄉會 我在詩巫憶福州 福州市也稱“閩都”、“榕城”,而馬來西亞砂拉越的詩巫則與福州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系,因為它是由福州十邑墾民集體開墾發展起來的地方,因此別稱“新福州”。而這個別稱的背后,是福州墾荒歷史的起始。 榕樹的堅毅精神,是福州人所傳承的精神,這個精神影響著福州人的美德和品格,鼓舞福州人自強向上。榕樹見縫插針,隨處可生,它生根落地,氣須一落地就會入土成枝,不計較環境,不選擇條件,頑強的生命力令人折服。 而福州人將這一精神發揮到了極致,百年余前,一批福州人南下,初到詩巫時,詩巫是個蠻荒之地,大家對這塊荒地了解甚少,但在黃乃裳和1118名的福州墾民的努力經營下,經過無數個春秋,終于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詩巫各領域的發展快速起飛,從這里發跡的福州籍跨國企業家,可謂是多不勝數,這就是福州人所傳承的“榕樹精神”。 詩巫,也被稱為福州美食之地,早晨的詩巫,隨處可見茶餐室里面都坐滿了顧客,吃著各式各樣的福州美食,如:云吞、光餅、干面,還有福州群體中最受歡迎的鼎邊糊(鍋邊),只見老板娘熟練地在盛有排骨湯汁的鼎邊糊上灑下芹菜、炸蔥花、鮮魚丸,再配上一杯奶茶,真是令人精神滿滿的一頓早餐啊! 空閑時候,和家人吃著福州雞蛋糕、征東餅(光餅),也是一種美美的下午茶享受。晚餐來一碗剛出鍋的紅酒雞湯線面和爆汁的福州魚丸,讓勞碌一天后疲憊的心獲得一定的慰藉。 由于小時候父母工作繁忙,自小我和妹妹就常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他們的潛移默化影響之下,我和妹妹都能以福州話正常溝通,其實方言,就是是一個籍貫的根。有朝一日,若方言消失了,也就意味著該籍貫的沒落。 步入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時代,馬來西亞的華人著重學習華語、馬來語和英語,以致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福州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小朋友基本無緣接觸福州話。在詩巫,為了傳承福州話,福州公會更是用心良苦地開設榕語學習班,讓詩巫的民眾都能學習這一美妙的方言,讓福州話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除此之外,福州公會也例常舉辦福州話演講比賽,以培養年輕一代養成從小講福州話的好習慣,讓這個在學校無法學習到的母語,能夠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永久傳承下去。 榕樹盤根錯節,枝干交織,正是這種同根共生、一脈相連的強大凝聚力,成就了 “獨木亦能成林”的自然界佳話。詩巫福州公會完美地體現了這種特質,他們積極舉辦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希望透過這些活動,凝聚在詩巫的福州華人的力量,使福州文化,甚至是華人文化發揚光大。如每年七月的“婆羅洲文化節”,詩巫的福州公會會準備一系列的福州傳統樂器演出、福州的美食、閩劇演出和傳統游戲來讓民眾和游客體驗和發掘福州文化的特色。 福州文化源遠流長,就猶如榕樹一般也有著無限的生機。福州之美好,筆墨難以形容。詩巫這座城市,可說是很好地保存了福州傳統文化,讓許多年輕一代的福州人認識到更多關于福州的歷史和文物,也傳承了福州人的精神和美德。 最后,我要強調的是:詩巫雖然不是真正的福州,但卻是一座非常“福州”的城市,身作為福州人,感覺有滿滿的榮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