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中國福州,我來了!》 作品類別:征文 作者:鄭秉坤 年齡:11歲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砂拉越詩巫敦化小學 指導老師:楊玉鳳 中國福州,我來了! “各位乘客,前往福州的航班即將起飛……”這是我第二次去到福州。上一次的福州旅程,有外婆的相伴。就在半年前。我的外婆因無法逃離病魔的魔爪,不幸逝世了。媽媽為了讓我們釋懷,才提出了這次的福州之旅,讓大家散散心。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聽外婆述說以前她在福州的生活。她說,以前的福州人民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因生活的壓力迫不得已才下南洋來到馬來西亞。一代代的傳承也讓詩巫有了“小福州”的稱號。每當述說這些經歷時,外婆的眼角總會泛有淚光。因當時的我年幼無知,根本無法了解外婆流淚的原因。如今到了福州,我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經過數個小時的旅程,我們也抵達了目的地。半個小時的路程,我們到達酒店時,已是夜幕低垂。因此,我們決定第二天才開啟我們的福州之旅。 第二天早晨,一切準備就緒后,我們就滿懷期待地前往福州最有名的景點——三坊七巷參觀。那兒的景色,不禁讓我想起和外婆當時在福州游玩的點點滴滴。三坊七巷里有很多小吃和美食,其中,讓我垂涎欲滴的美食之一是福州魚丸。福州魚丸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傳統名菜。師傅們會在魚丸里放置豬肉或蝦等餡料制成丸狀食物。魚丸原名七星魚丸,因為它浮在湯上,如同星斗搖曳于太空之中,加些蔥花點綴,益見色清如玉。福州魚丸也寓意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在福州“沒有魚丸不成席”,從這句俗語中便可獲知福州人對魚丸的偏愛了。 此外,光餅也是我到福州不可抗拒的美食。據了解,光餅是為了紀念明代抗倭民族英雄一一戚繼光。傳說當年戚繼光為了抗擊倭寇時行軍方便,發明制作了一種餅,把餅用線串起來,掛在脖子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到。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將士,就把這種餅稱為“光餅”。人們會在光餅上戳一個小洞,并撒下一些芝麻點綴,人們也可以在光餅的中間夾一些肉碎,以增加它的美味。 雖然光餅的外觀其貌不揚,但是它的味道卻能讓人回味無窮。 不僅如此,我也對福州燒賣情有獨鐘。燒賣,是一種以小麥面粉加水和成硬面團、經醒制后用軸槌搟壓成荷葉邊面皮,包裹肉餡上籠蒸熟的中國傳統面食。燒賣餡料多為糯米、香菇、蘿卜、白菜、瘦肉等,并加入調味的醬油、鹽、香油、食用油、白糖。我在吃燒賣的時候最喜歡以醋作為蘸醬,使它的味道更加可口、鮮美。每當看到小販販賣福州燒賣時,我總會吵著讓媽媽給我買。若媽媽不允許,我就會哭得地動山搖。 其次,三坊七巷里不但有古色古香的美食和小吃,還有麥當勞,星巴克咖啡等現代食品。但它們的建筑卻把中國風體展現得淋漓盡致。另外,我們還在街頭買了糖畫,吃了鼎邊糊 等美食,多不勝數。我們也買了很多古早味的小吃,作為手信。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一轉眼便揮之而去。這次的福州之旅也到了一個段落。這一次的旅程,讓我獲益匪淺。我希望福州可以更加繁榮昌盛。我也希望可以舊地重游,再次感受那充滿人情味的地方一一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