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福州三寶》 作品類別:征文 姓名:李增浩 年齡:16 所在國/地區:馬來西亞 選送單位:砂拉越詩巫公教中學 指導老師:黃香蘭 福州三寶 福州、福州,聚福之州,聚人杰地靈之福。有于山、烏山、屏山眾山;有林則徐、陳景潤、黃乃裳眾杰。由此可見福州之民必不平庸,才能創造出福州三寶——脫胎漆器、油紙傘、角梳。這三寶是福州民族無數年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技術,又稱特藝。它們蘊含了福州的文化、地方特色和工藝水平,是福州的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脫胎漆器是指一種僅僅依靠和填充物成型的漆器。相較傳統的脫胎漆器,福州脫胎漆器藝術特色更為出彩。福州脫胎漆器的制作過程非常嚴謹,每一道工序經過認真把關,用料實在,做工精細,最終制成的漆器令人賞心悅目。福州脫胎漆器始于南宋,是由鼻祖沈紹安創造。相傳,沈紹安原來是一名漆匠。有一日,他在一座廟里,發現大門的匾額雖然已經腐爛不堪,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他因此受到啟發,經過努力實驗,創造了最早的脫胎漆器。 油紙傘曾是雨季常見之物,而福州多雨,紙傘就更常見了,還因此有了一句俗語叫“包袱傘”,意指福州人出門時,包袱里一定有一把傘。在老福州人心目中,油紙傘還另有一番寓意。油紙與“有子”音相近,代表多子多福;傘骨為竹,代表長壽,節節高升;傘形為圓,代表幸福美滿,團圓平安。雖然如今油紙傘已漸漸稀少,但仍有人把它當作工藝品欣賞收藏,向往著如《雨巷》里的主人公一樣,撐著一把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去相逢一個和丁香一樣接結著愁怨的姑娘。 福州是中國頭梳的三大產地之一,制梳行業源遠流長。福州的角梳是牛角制成的梳子,選料只選質地堅實、不易彎裂、不傷皮膚的角。福州角梳造型美觀,結實耐用,溫潤不掛發,去垢而不沾,解癢而不痛。不止如此,角梳還有意想不到的作用。角梳有加速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消炎涼血,鎮痛止癢,防止靜電,去屑護發,舒筋活血,安神健腦,促進頭發生長等獨特的保健作用。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贊嘆,“福州女子有此寶物格外標致起來,女子美的水準竟高過蘇杭女子數倍,像是希臘古代的雕塑人形!” 福州三寶,是古代福州人智慧的結晶,是現代福州人文化的瑰寶。福州人應為福州三寶而自豪,因為這是我們福州人世世代代的傳承,是我們福州人祖祖輩輩的榮譽。敬老尊賢是福州人的美德,而將這福州三寶傳承下去,是每一個福州人的責任,也是對福州先賢最大的尊重,也是最好的報答。 |